第七卷 第二十章 平时多看书
第七卷 第二十章 平时多看书 (第1/2页)自己把自己吓死了?!这话让殿内众人,上至君王,下至侍从都露出满脸雾水的表情来。李二陛下当先问道:“子悦,此话怎讲?”
卫螭挠挠头,道:“回陛下,这是臣的推测。一般来说,宗教传承下来的譬如咒死术这样的手法,都有一种反噬的说法,用以警戒弟子不要滥用,肆意加害别人。看麦哈迪的样子,又是佛门弟子,佛门更比其他宗教戒杀生,规矩应该更严厉一些,一直有人在旁边提醒、警告说如果咒法失败会如何如何,听多了也就不知不觉的相信了,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催眠,所以,麦哈迪做法失败却把自己吓死了,大致就是这种缘故吧。”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李二陛下道:“看似神奇,原来说穿了也不过是个很简单的手法运用罢了,催眠术端是神奇。”
卫螭叹道:“是啊,很神奇,就算是在医学发达的海外,也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楚催眠术究竟是什么。臣也就是好奇看过基本浅显的,关于催眠术的杂书而已。我们一族的学习观念都倾向于手艺类,总认为有一门手艺伴身就饿不死,对这种玄乎其悬的催眠术,还真没人去学,遗憾。”
卫螭这话倒是没吹嘘,是大实话来着。当年,他考上医大的时候,他家老娘就彪乎乎的宣称,百无一用是书生,去学门手艺总比去傻读书的那些书呆子强。老娘说,他们卫家是普通人家,养不起书呆子,有门手艺总是好的。在老娘的观念中,医生也是一门手艺,比木匠精贵,但本质一样。卫螭有时候想起,也会赞同老娘的话。人家木匠是拿凿子和木工刀,他是拿镊子和手术刀,本质都差不多。
在大多数中国百姓的朴素观念中,有门手艺总不至于饿死,到哪里都能讨到活路。这种观念,延传了数千年,在场的人都能理解,也不疑有他。解说清楚了,众人对麦哈迪的死也不再觉得惊奇,李二陛下吩咐人带下去葬了。毕竟死者为大,然后昭告天下,这所谓地咒死术都是假的,提醒百姓不要再上当受骗。
李二陛下说话的时候,眼神却瞟向太子和诸位王子的座位,似乎想把几人对麦哈迪死亡的反映收入眼内。卫螭看得默叹不已,做皇家孩子太不容易了。正感叹中,傅奕突然直挺挺跪下,拿出一篇早已写好的疏奏,哀求道:“陛下。你已经看到了,这佛门子弟不过是招摇撞骗之徒,欺君罔上。无国无家,留不得呀,臣再次恳请陛下灭佛。”
李二陛下看了傅奕一眼,小黄公公连忙把傅奕的疏奏接过呈给他。李二陛下随意的翻了翻,略一沉吟,道:“承乾,还有诸公留下商议国事,子悦,你也来。”
卫螭被抓了壮丁,谢玖只得先行回去。到得立政殿。卫螭到自己位子上坐定,静静听众人说国事。刚做下没两分钟,李二陛下就把傅奕的疏奏给发下来,叫大家传承着看看。傅奕的疏奏上,说地还是他一贯的观点。还是从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儒家伦理道德为基础,引经据典,截取历朝历代的事例,从上古三皇五帝时代说到了刚灭亡的隋朝,直斥佛教的诸般教义。
全篇都是文采斐然的文言文。通篇的繁体字。卫螭的学问数年如一日。平时看医术,对照着说还能看懂。遇上这样没对照,直接就是人家认识他,他不认识人家。草草看了两眼就赶紧传给下一位去了。
“诸公有何看法?尽可说。”
等众人传阅一遍,李二陛下朗声道。房玄龄道:“陛下,傅大人疏奏所言,言之有理有据,只是,这天下信佛者众,要灭佛,难,难,难!”
长孙无忌接着道:“是啊,陛下,玄龄说的是。且禅宗少林十三棍僧曾与陛下有旧,陛下曾下旨嘉奖,如今说要灭佛,岂不是让天下人都说陛下忘恩负义么?难,难,实在难。”
朝中两大重臣都说难,傅奕跳出来道:“长孙大人,房大人,正因为难,才显出陛下灭佛地重要性。如若再任其发展下去,天下男子皆剃头做了和尚,谁来为我王征讨天下,谁来为我王开疆拓土?谁来为我王增加赋税?长此以往,何以为国?何以为家?”
“卫螭。”卫螭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李二陛下却突然点他名字。
“臣在,陛下有何训示?”卫螭连忙答话,心中暗自打鼓,不会是走神被发现了吧?话说,根据以往经验,开会的时候,领导同志最讨厌的就是下属走神了。
李二陛下问道:“汝所在海外国家,可有佛教?又是怎样对待地?”
李二陛下这一问,众人眼睛一亮,皆看向卫螭。卫螭挠挠头,老实的道:“陛下,佛教流传很广,不止我大唐,就连海外国家,那也是有的。至于对待佛教的方法,老实说,臣不认为海外国家的方法能在我大唐适用。不过,海外的诸多先贤也曾就佛教的历史发展等问题做过研究,有本书似乎说过,灭佛不可取,容易造成动荡,抑佛方是正道。说是百姓之所以信奉佛教,是因为自身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说人生在世,说白了不过就是衣食住行四字。如果这些能得到温饱满足,则佛教的蛊惑力就不会那么大。”
“抑佛?!怎么个抑法?”
傅奕急急的追问。卫螭道:“曾有句话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唐地和尚也是唐人,都是陛下的臣子,大唐的寺庙都在大唐国境之内,也是陛下的土地。既然是陛下的土地,那是否还应该免赋税呢?天下庙宇众多,各庙宇都有自己地寺产,还多数都是良田,荒芜了或是不收赋税,是不是都有些可惜?另外。陛下一族乃是古时圣贤仙人的后裔,当年先贤立道,后世子孙稍稍继承发扬一下,尽尽子孙本分,也是无妨的吧?百行孝为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