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太傅献策
第三百八十章 太傅献策 (第1/2页)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
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
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
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
——《病起》陈师道〔宋代〕
……
剑阁小剑山的半山腰上,有一片松林,松林前面有一座小庙。上山的鸟道上,由剑南军和龙武军分别把守,守卫森严。
一名文士,芒鞋竹杖,飘然而至。守卫将士拔刀呵斥。
龙武军大将军陈玄礼一见,赶忙冲过来,抽了守卫两鞭。陈玄礼向文士深深一躬,施礼问候:“不知太傅驾临,还请恕罪!”
潇洒文士正是告老还乡,归隐数年的徐太傅。他赶忙将陈玄礼托住,笑道:“将军千里护驾,功莫大焉!”
陈玄礼回首一路风波,长叹一声,惭愧不已,亲自陪同徐太傅上山。
来到小庙前,在高力士的陪同下,玄宗亲自出来迎接。
徐太傅一见,心中五味杂陈。这才几年不见,玄宗仿佛老了二十多岁,变成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可见贵妃之死,安禄山之叛对其打击之大。
徐太傅赶忙走上前去,施礼参拜。
玄宗主动上前一步,托住徐太傅。他紧紧攥住徐太傅的手,道:“见到太傅,朕就放心了。”
就座后,玄宗长叹一声,道:“太傅,朕悔不听你言,如今追悔莫及。寡人知错了,还请太傅看在数十年情谊的份上,教教朕!”
太傅见此,不胜唏嘘,不忍苛责。太傅道:“回禀陛下,从目前局势来看,安禄山的军事部署大致如下:第一,保住幽州、营州大本营。安禄山在太行山主要通道布设大军防守,防止朔方军唐军从井陉过境,从太原直扑幽州;
第二,由于战线过长,须保证大军粮道补给畅通。从幽州到洛阳最重要的通道是安禄山运河永济渠沿线设下重兵;
第三,破坏勤王军队的军事补给,特别是朔方军的补给,让其粮草辎重无法支持战争消耗。因此,安禄山调动军队攻占江淮,切断从淮河到黄河通济渠这条主要通道。同时向襄阳进军,封锁陈仓道或者褒斜道这条次要道路;
第四,侵略如火,闪电出击,占领两京,瓦解大唐的指挥中枢。
然而,百密一疏,由于安禄山进兵过于顺利,在没有拿下河东道时,就冒然攻占洛阳,挺进长安。
这一点疏漏,正是战争的转折点。河东道,就是大唐破局的棋眼。
由于河东道地处高原,不先拿下河东道,即便攻下了洛阳,唐军只要控制着河东道,就随时可以南下攻击叛军侧翼。”
徐太傅说到这里,暗自叹了口气,有些话怕说出来,玄宗承受不了:
安禄山叛乱后,度过最初的慌乱期,唐军几员大将不经意间配合,完成了唐军的军事部署:
河北道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起兵效忠大唐。在二颜兄弟的鼓动下,河北道各郡纷纷响应,二十五个州郡中,十七个郡归唐。颜杲卿战败被杀,颜真卿率领义军,继续抵抗。
此时,“南阳—许昌—睢阳”一线被唐军阻止,安禄山叛军无法南进。
哥舒翰负责关上潼关的门,阻止叛军西进。
郭子仪派李光弼、仆固怀恩占领马邑、雁门,通过这条通道,朔方军源源不断进入太原府。
李光弼从太原府出井陉,过太行山进入河北道,击败史思明大军,直接威胁安禄山的老巢幽州。
此时,包围圈已经成形,可谓“关门打狗”:把安禄山的叛军逼在一条狭长的平原通道内,将四周出逃、迂回的道路通通堵死。唐军各路援军轮流出击,日夜伏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