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苦其心志 第四章 出门已是江湖
第一卷 苦其心志 第四章 出门已是江湖 (第2/2页)“无妨,阳春面就阳春面吧,给我们这每人来碗阳春面,少放辣子啊,你们南方的辣子劲是真的大啊。”
那人讪讪的说道,似乎是前些天吃的那盘辣子鸡丁滋味还在嘴中。
“好勒,客官您稍等,包您满意。”店家放心的说道,手上不乱,这边一行人已经聊开了。
“他奶奶的,上次吃的那盘菜是真的辣啊。”一人说道。
“确实,老子平常地瓜烧是一壶一壶的灌也没什么事,没想到让一盘菜搞得龇牙咧嘴。”一人心有余辜似的附和道。
……
一行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愣是让一旁的曹沫没猜出个所以然来,从字里行间只能大致猜出这群人是从北边来的,而且是刚到。
终于,有一人开口,但这一开口却让曹沫大吃一惊。
“大哥,你说那赐儿山是在这附近吧,兄弟们这几天几夜的赶路也该到了吧。”一个体格高大的汉子瓮声瓮气地说道。
“离这不远,问了刚刚那个小贩,说再沿着这条河走上三十里就到了。”为首那人回道。
赐儿山,几天几夜赶路,这几个词从那几个人嘴中说出时瞬间让曹沫警觉起来,随即又装作埋头吃面的样子,一边一字不差地将边上一行人的谈话听入耳中。
但是那几伙人只是提了一嘴便不在提及,又开始侃起了大山。
赐儿山,白鹿书院。
端木赐在曹沫走后也没多做逗留,回望了一眼山下的小村子,将书院中所有痕迹一概抹除,随即也下山而去。
而在山下村子中,有一少年正在一处新修的坟前低声哭泣,少年一抔抔的往新坟上垒土,许久,不知是哭累了还是少年垒土累了,停下了动作,静静地坐在坟边。
之前那位交不上赋税的李家寡妇在那一遭之后便大病了一场,接着就是连日的卧床不起,不久即撒手人寰,留下独子一人。
天启五年,少年独自一人徒手挖了这座新坟,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之后,他将会为无数人的新坟垒上一抔土。
少年名叫李斯。
在一个人来人往的山间小集市上,一群短打扮的汉子正围坐在一个小面摊上高谈阔论,丝毫不顾忌,而在他们邻座,一个白衣少年正埋头吃面。
少年正是曹沫,在之前听到他们谈论赐儿山后,他便在小心注意边上那桌的情况。
结合他们谈话的只言片语和师叔的话,曹沫总觉得这群人来者不善。
正在少年关注这群人时,一匹跛脚马正慢悠悠地出现在离这不远的官道上。
马到了近前就停下了,下来一个富家翁打扮的中年男人,男人容貌平常,属于那种在人海里不容易让人记住的一类,不过下巴上那一撮发亮的胡须却让人觉得异常精神。
中年男人没拴马,径直向面摊走来,那匹跛脚马打了个响鼻,温顺的呆在树下吃着草。
曹沫与那拨人同时注意到了走过来的中年男人,瞥了一眼,都没太过在意。
只见中年人先向面摊老板要了碗阳春面,然后四下看了看,走到曹沫桌前,问道“小兄弟,拼个桌可好。”
曹沫打量了那中年人一眼,点头应允,不知道他葫芦里买的什么药,那就静观其变好了,随即又埋头吃面。
“不知小兄弟是何方人士,要往哪里去啊。”
曹沫没有搭理他,只当做没听到。
没想到那中年人不仅不觉得尴尬,还发挥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在一旁絮絮叨叨个不停,大有非要问出个所以然的架势来。
曹沫只是不搭理,那些流浪的日子,让这位曹氏独子在行走江湖这方面异常小心。
不久,中年人的面端上来了,他也终于打算不再为难这个与他同坐一桌的少年。
似乎是为缓解尴尬,在他吃面之前,故意大声对说了一句
“算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然后拿起一双筷子就大口准备吃面。
这一说不要紧,几乎在同时,邻桌那个为首之人与曹沫皆是心头一震,然后齐齐抬头看向那个还在大快朵颐的中年人。
邻桌上的为首之人缓缓起身,向老板要了三个碗随手提起了一壶酒走了过来,曹沫赶紧继续埋头折磨碗里那几根面条。
那汉子自顾自坐下,将三只酒碗倒满,说道:
“刚才听这位兄弟说什么知之为知之,感情兄弟是位读书人啊,我徐三这辈子最敬佩的就是读书人,最悔恨的就是没能够好好读那圣贤书。”
说完还叩腕叹息,看着要多后悔有多后悔。
这让邻桌跟着他来的那一拨人惊掉了一地下巴,当然他们是不敢表现出来的。
那位中年人抬起头,眼疾手快的拾起一只倒满酒的碗就往嘴里灌,嘴里还连连客套哪里哪里。
喝完还砸吧砸吧嘴,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眼睛却偷瞄着余下的那一碗酒。
“俗话说千金易得,知音难觅,一看兄弟就是个好学的人,我打娘胎里时那算命先生就说我以后会是个学富五车的读书人,能读出大学问,奈何家贫,只得做这跋山涉水日子苦哈哈的商人。”两个人就这样你来我往的聊了起来。
忽然,中年人端起那剩下的一碗酒倒进嘴里,认认真真的说道
“既然我们如此投缘,就在此斩鸡头烧黄纸结为那异性兄弟如何。”说完便又自己给自己倒满了一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