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灵性系列二
第8章 灵性系列二 (第2/2页)在分化时两者是全然相同的,但之后生命经历与体验的不同带来了认知与体会的差异。
认知的差异让双方在感受与观点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无法说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所以分化必须被坚持到底。
之后分支的道路上又存在分支,又带来分化。就好像一棵参天大树在生长的过程中不断拓展着自己各个面向上的枝杈,每个枝杈又各自在自己的面向上不断细分,延展拓展着未知的空间,形成特有面向上的不同枝杈。
最初的小树苗可能比千年后最细弱的那条枝杈还瘦弱,树冠顶上的新叶与最底层的叶子没有谁比谁更高贵或重要。
每一条枝丫、每一个面向,哪怕那背阴侧生长的最稀疏的一枝,也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平衡的全面发展是第一生存原则。
小我是意识进入到虚拟现实中扮演各色角色的实际操作单位。在实际操作中,角色小我的意识被分割成三层:人格的内在自我意识、角色的外在自我意识与肌体载具的生物性意识合集(构成身体的每一个微粒都是拥有独立自我意识的,身体犹如一个共和国)。
三层意识因其自身认知水平的不同,被分为人格我、角色我与我三个认知次第,三层合成为一个跨维度的小我集合体。
这与意识、潜意识、下意识、集体意识不是同一个话题,也不相互覆盖。
前者描述的是意识单位,后者描述的是思想的分层架构。意识本身也是一个多维的词汇。
(注:一般把只有载具我和角色我的人物,叫做NPC。它们负责提供剧情的互动,但没有一个负责收割觉悟的人格我在其背后因此受益。
)这里你会发现没有灵魂什么事。灵魂一词被用滥了,多数人文理念或宗教认知把这一词导向给了角色我,即识魂,但这并不准确。
因为灵魂这一词很大、很多元,它本身应该是指意识本身,但是多数人对各种实体与虚体的标签化,让灵魂一词指向了鬼魂或人格意识。
灵魂是所有灵内在的
“心”。但这心又不是物理功能的那个心,因为你无法找到心,也拿不出自己那颗有待安抚的
“心”,可是这一心却可以贯穿始末天地乾坤宏宇。
“心”仿佛是意识,但又不是意识;
“心”仿佛是灵魂,但也不是。其实所有的这些定义,都是似是而非的。
一经定义就会丢失掉多维多元的某一部分,让其不完整了。一旦不完整,它就不是它了。
所以强
“名”之,为了能有所指;却无法定义它,一说就错。毕竟我们的认知还是过于狭窄,我们当下的语言体系中还没有能具备表达多维、多元的词汇储备。
语言是一维线性的表达方式,其能编织出的意境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