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我大胤没有贱民
第184章 我大胤没有贱民 (第1/2页)章符县是冀州最穷的地方,多山,无法耕种,章符县百姓本该靠山吃山,可十年前,冀州让封了山,章符县百姓便不好过起来了。
容玉没杀许岭山,只是跟着许岭山去山寨里看看,说是山寨,实际上也只是勉强能遮风避雨。
温知渝跟在容玉身后,只看了一眼,便发现了不对劲,全都是年轻的男子。
“还有些孩子,被我们藏在山里了。”许岭山看了看山林深处“这个时候,倒是没人在意封不封山了。”
容玉站在这地方,周围无数双麻木沉默的眼神盯着她,她只能尽力提前腰背。
“没有女子吗?”
许岭山摇摇头,干脆就盘腿坐下了,任凭眼前人高高在上的俯视他“或许还有活着的吧,谁知道呢,外面到处都是人牙子和卖肉的。”
“那章符县如今如何了?”
“这位大人,下官是真不知道啊,下官不是谢家的人,阴差阳错来这章符县,说是县令,实际上谢家的人,哪怕是个纨绔少爷,都比我有权利,我还能做什么?”
“简直可笑,他谢家是在冀州只手遮天了吗?如今这天下到底姓什么?”
温知渝站在不远处看着,她并非不能理解,对容玉来说,这天下应该姓容,谢氏所做的,让百姓民不聊生,容玉被这样的景象冲击,一时难免心绪激荡。
更重要的却是因为冀州是大胤的国土,如今的冀州显然只认陈郡谢氏,而不认大胤容氏。
这是皇权被觊觎的愤怒。
“若是不封山,你们能靠着这山活多久?”容玉往山林里走去,山外的衙役早就不见了,但再往山里走,拉着一条绳子,上面挂着的牌子还印着稍褪色的官印。
“大人,我们冀州百姓都知道,若是再往里面走,可就是杀头的罪名了。”
在这个封建的时代,百姓对朝廷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愚钝麻木的百姓,即便很多事,大胤律法有相对公平的规定,可百姓却还是更愿意让村子里来决定这事情,即便村子里的村长族老更加迂腐自私。
就像这一次,若非是饿极了,他们也不敢上山,因为当初章符县百姓因着进山的事情,不知道被官府抓走了多少人。
“树皮,草根,总是能养活一些人的,我知道,我带着人进山的时候,这乌纱帽就已经保不住了。”
许岭山是个寒门子,好不容易靠着科举做了官,谁知道,却来了冀州,而他这个县令还没做什么,就先被谢家给了一个下马威。
他原本以为自己可能会困在章符县,给谢氏当一辈子的傀儡,可看到章符县百姓民不聊生的时候,许岭山第一次生出了文人的骨气,带着想活下去的百姓悄悄上了山。
可许岭山的胆子还是不够大,容玉一刀砍了那个挂着官印的牌子。
“靠山吃山,人都要死了,若朝廷还在意这些,那便是朝廷的错。”
“许大人,我有陛下尚方宝剑,这封山令便是陛下亲自断了的,这冀州,还轮不到谢氏称王称霸,我命你,开山门,让百姓都能活下去。”
温知渝清晰的看到许岭山看着容玉时,陡然亮起来的眼神,容玉强势果决,对现在的冀州来说,是真正能救灾的官员,许岭山喊出“下官遵命。”的时候,嗓子几乎破音。
“这位大人,我家大人可是难得的清官啊,您别怪罪大人。”容玉和许岭山走远了,只余下温知渝和保护她的人,那些百姓推来推去,才鼓足勇气上前。
在京城中,温知渝出门的时候,那些年轻男子见着了,难免多看几眼,多是风流之意,可现在,那些人便是上前说话,也离着很远,眼神落在温知渝的裙摆上。
“好官?”
历史那样漫长,可能在史书上留名的好官,真要算起来,也寥寥无几。
温知渝在大胤许多年,甚至不曾听哪个百姓说过谁是好官,却没想到,在如今一个民不聊生之地听到了。
“大人,我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原是要逃荒的,说是州府的大人要镇压我们,是许大人带着我们逃的。”
“只是逃荒,为何要镇压?”
那个人低着头,分明是个青壮年,可看着却是畏畏缩缩的样子“不知道,说是州府大人有令,冀州百姓不得出冀州。”
“我们章符县太偏了,又是山,不能和其他地方一样耕种,所以送来的粮食就更少了,说是会给我们粮食撑过冬天。”
看来谢家的确是在赈灾,那为何这些人会来到这,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百姓不会轻易反了的。
“那我就不知你们为何还要去逃荒。”
那个人低着头不言语,最后还是一个年纪大些的站出来“我同姑娘说吧,这话,他们这些年轻后生若是说了,往后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温知渝上前两步“先生请说。”
“我就是个种地的,当不起先生一词。”
温知渝看着眼前胡子拉碴的人“自当得起,先生是个读书人吧?”
那个人没答,只开口说话“州府的确送了粮食来,可却是严格按照人头给粮食的,只够让人活下去,若只是如此,熬过冬天也就好了,可问题是。”
那个人闭了闭眼“凡老人,以及十岁以下的孩童和女子,都不算在内。”
他们是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想活,可不能眼睁睁看着家里人死去啊,衙门不曾明说,但那一点点粮食分给全家,家里人都得饿死。
虽然这样说很残酷,可实际上,如此大灾面前,劳苦了一辈子的老人的确是最先被放弃的,因为没有价值了,然后就是弱小无用的孩童,女子也轻贱起来,只有他们这些青壮年还能搏一搏。
可若是家没了,他们一个个都成孤家寡人了,又岂能独活。
“大人原想让我们进京告官,可出去的人再也没了音信,好不容易有个官爷传信,拼死逃回来,却说连柳州都不曾到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