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圣旨
第二百六十三章 、圣旨 (第2/2页)他想破脑袋都不明白,宣大总督李志鸿脑子里装的是什么。
很多城中就几千部队,不赶紧组织青壮固守城池,居然逼着将领出城决战。
从长城防线到京师,中间那么多要塞坚城,大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现在局势糜烂,下诏勤王看似是最佳选择,实际上却是隐患重重。
且不说对江南战场的影响,光各地援军抵达的时间、陆续,都不尽相同。
分批次抵达的援军,很有可能被敌人抓住机会,逐个击破在战场上。
本来大虞的处境就不好,再折损一些精锐出去,后面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以朝廷目前的财力,未来精兵数量,只会越来越少。
哪怕现在的精锐,也会因为钱粮供应不足,慢慢消磨战斗力。
“成国公,此言差矣!”
“我大虞乃天朝上国,岂能让胡人来去自如。
北虏居然敢孤军深入,那么就要趁此机会,把召集天下兵马把他们留下。
让天下人知道,我大虞不是他们这些宵小可以窥视的!”
内阁大臣谷嘉熙当即反驳道。
勋贵集团,最近这些日子越来越不安分了。
趁着他们不留神的功夫,居然培养出了一批年轻将领。
倘若不赶紧压制下去,让这些人成长下去,逐渐掌握了大权,后面就压不住了。
偏偏现在局势复杂,必须要依仗勋贵们卖命。
尤其是接下来的京师保卫战,肯定是要交给勋贵负责。
涉及到江山社稷和自己的小命,再怎么想争权,也不敢在这种时候瞎搞。
勋贵主持京师保卫战,战后在朝中的影响力必然大增。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让九边将门参与进来,分薄勋贵一系的功劳。
本质上,玩的还是平衡策略。
至于留下北虏,那只是一个政治口号。
真打起来,能够斩杀万儿八千敌军,就算了不起的胜利。
并非大虞军队不能打,主要是朝廷的财政支撑不住。
朝廷拨款不及时,下面的将领根本不敢血拼。
一旦麾下军队损失惨重,朝廷没办法给他们补足损失不说,甚至连抚恤金都要拖欠。
“谷大人说的不错,我大虞泱泱大国,岂能受一群胡人的欺辱。
倘若不组织反击,未来史书上,我等都是历史的罪人!”
首辅万俊辉跟着表明了立场。
看得出来,文官集团在压制武将的问题上,现在已经达成了统一。
不过计划,还是太过空洞。
口口声声说着反击,到了具体行动上,一套靠谱的方案都没有。
除了召唤援兵外,没有有价值的建议。
从军事上来看,还不如让辽镇深入敌后,玩儿换家战术。
大家一起玩儿杀人比赛,把北虏年轻一代全部都给弄死,断了他们的根基。
“嗯!
拟旨,让天下兵马速来京师勤王。
正在参与围剿叛军的部队,不在征召范围之中。”
迟疑了一下,永宁帝做出了决策。
并非成国公的提议不好,内心深处他也想派人把北虏年轻一代屠戮干净,可这会有损名声。
符合帝国的利益,却不等于大家能接受。
放任敌军在境内肆虐不管,就为了断绝北虏的根基,读书人能把他骂死。
对自己的生前身后名,永宁帝一直都很看重。
换成先帝朝时期,北虏就不敢这么玩。
倘若几年前出现这一幕,九边之兵在第一时间,就会杀入了大草原进行报复。
大虞人口众多,死上几百万,也伤不了元气。
可北虏不行,他们一共就那么点儿人口。
年轻一代被屠戮一空,甭管他们现在多么牛逼,都难逃灭族的命运。
……
广州府。
一队队士兵,整齐的排列在校场上,等待着舞阳侯训话。
原本约好的十月出兵,解南京之围,硬是被拖到了十一月。
此刻的南京城已经摇摇欲坠,为了催促他们加快速度,江南南边的信使是一波接着一波。
好在拖延时间,李牧是有经验的。
光誓师出征的仪式,就折腾到了现在。
本来该直接登船,硬是把部队从各地拉到了广州府,搞誓师大会。
按照计划,出兵要拖延到十二月份,现在才十一月中旬。
前两天的借口是天气不好,海面上风浪大,不适合行船。
今晴空万里,天气的借口不能用,所以该舞阳侯生病了。
“提督大人,京中传来消息,北虏犯边。
皇上下旨召集天下军队勤王,总督大人邀您过去议事。
……”
“抱歉,诸位。
皇上下旨勤王,那么原来的军事计划,现在就只能取消了。
传令下去,誓师大会取消,全军返回各自营地正常训练。”
李牧故作无奈的说道。
现在可不是他不想救南京,而是皇帝下达了圣旨,他这个做臣子自然要执行。
事实上,北虏犯边的消息,他就收到了消息。
只是没有想到,局势会这么严重,需要召集勤王之军。
“提督大人,可南京……”
不等身后之人说完,李牧就挥手打断道。
“竹溪先生慎言,陛下既然下达了圣旨,自然是全方面考虑过的。
我等做臣子的,也要理解陛下的难处。
本将知道事情太大,一时半会儿你们接受不了,不如和我一起去总督府了解一下情况。”
妥妥的敷衍之语,偏偏几人毫无办法。
作为江南总督派出的代表,为了催促李牧出兵,最近这些日子这些人可是天天跟在他身后。
讨厌的要死,偏偏这些家伙还是有名的大儒。
打又没法打,骂又骂不过。
想要折腾一下他们,又怕把人给弄死了,搞得李牧都没了脾气。
不光他受到了骚扰,舞阳侯也没有例外,生活同样受到了影响。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皇帝下达了圣旨,让他们进京勤王。
再拿南京进行道德绑架,现在就丧失了作用。
甭管南京多么重要,地位都要比京师矮上一头。
何况还有皇帝的圣旨,政治加成就更厉害了。
再充分的理由,也不能让他抗旨不遵。
“哎!
多事之秋啊!”
胡子花白的竹溪先生,一脸绝望的感叹道。
北虏来的不是时候,本来他都说服了李牧,出兵增援南京。
万万没想到,到了誓师大会的时候,还能出现这样的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