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国内的芯片产业
第313章,国内的芯片产业 (第2/2页)“小季啊,你的这个科学化、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提得很不错。
我们有些人比较短视,觉得一点烟尘算不了什么,但是整个粤东每年都会有大面积的酸雨,那就不是小事了。
这个污染总要解决,未来会花更大的代价,为什么不在开始的时候就进行安排和解决呢。
我们现在的班长就曾经在粤省工作过很多年,他对那里的情况很清楚,你今天的提醒和坚持很重要。
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的问题,你在资料里写的很多,关于这些我们会认真的去研究。是啊,发展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不能只看到眼前,而不顾及未来。”。
古老爷子摸着手中厚厚的资料,感慨的说。
“还有,老爷子,我这里还有一份关于国内芯片产业发展的想法。
芯片就是电子工业中的石油。这种沙子变金子的产业,是国家战略层面的。
但如何发展,却是值得研究的,我认为我们国家芯片产业不能像以前那样搞那种会战式的办法。
这是因为,集成电路的生存和发展与“两弹一星”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两弹一星”是一项国家事业,是国家的战略力量,是非卖品,可以不受价值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约束,不需要通过商业化发展。
然而,集成电路是一项战略性产业,需要商业化的经营与运作,需要面向广泛的需求和市场,需要形成相当大的产业规模并且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良性发展。
像芯片的生产数量动辄就是数以亿计,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规模,军事用途根本用不了多少,基本上都是应用在民用市场。
正因如此,集成电路一定要走向市场,形成产业,取得效益。集成电路产业需要资金、市场、技术、人才和政策五个方面的协同支持。国家的角色应当是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和扶持者。
芯片产业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那个摩尔定律。
根据摩尔定律:每三年芯片特征尺寸缩小三成,集成度提高4倍。或者可以表述成,每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芯片的集成度翻倍。
国家直接进行,就会赶不上他的这个翻倍的速度,往往会出现国家引进,建设,生产,落后,然后只能再引进,再建设。这样循环下去,国家也赔不起。”。
季宇宁知道前几年内地关于芯片产业有一个会议。这就是那位万老爷子主持的,还是搞全国会战式的思路去发展芯片产业。
但前世在80年代末以及90年代一共有三次这种类似于会战的计划,蕞终实际上都是失败了,国家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我们国家的芯片产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巴黎的那个机构对我们的限.制。
不过我们这两年研究的进展很快。我知道的是去年已经突破了两微米技术,正在搞1.5微米。
我们在技术上突破的越快,巴黎那边的限.制就会放宽的越快。”。
前世在84年这个时候,国内半导体研制所能达到的蕞小精度是5微米水平,国际上已经达到了1微米以下精度。1985年巴黎的那个委员会规定5微米以下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备、技术和产品都是要严格对华夏禁限的。
国内突破三微米水平,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是在1987年。1989年将对华夏的半导体技术禁限做了更改,3微米以上的技术就不再对华夏禁了,但是3微米以下、尤其是2微米以下的技术对华夏仍然是严格限.制的。
内地跨上一微米台阶是在1991年。此时国际上的微电子研发水平可以达到0.18微米。
前世的80年代初,内地和国际的差距大概为6年,即集成度相差8倍。
这一世内地在82年下半年得到了天上掉下来的许多馅饼,其中就有芯片技术和设备,这里面甚至有暗中拍的上万小时的日本工程师的操作的录像,这些都是芯片产业核心的东西。芯片产业蕞终比拼的就是制程工艺。
这些获得的珍贵的技术资料,大大缩短了内地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时间。
季宇宁估计如果今年能够突破1.5微米技术,那么内地和国际上的差距,就会缩短到两年左右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