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五十一章 东进!东进!东进!

第五十一章 东进!东进!东进!

第五十一章 东进!东进!东进! (第1/2页)

洪武十五年,这是大明进入高速发展的一年。
  
  二月份,朱云峰从现代弄了一些制取设备,大明开始正式量产制取青霉素。
  
  如今虽然印了大量《赤脚医生手册》出来,发放给各地郎中。
  
  但以目前的条件,最多就是以牛痘来预防天花,甚至就这还不能普及,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用到。
  
  除此之外,普通疾病依旧是老办法,没有抗生素和消炎药,一场感冒都可能致死。
  
  唯一有点用的就是《赤脚医生手册》里涉及到了解剖、生理、化学、瘟疫传播学等多方面知识,而且还有中医理论。
  
  在古代很多中医典籍没有失传的情况下,通过对现代中医的了解,也能够加深古代中医治疗,以此做到疾病的预防和救治。
  
  像细菌、病毒之类,就能够让古代中医对人患病产生一个具体概念,从而对病理研究更加透彻。
  
  还有诸如阑尾炎手术,古代中医是有外科手术的,但外科手术致死率也不低,如今大家才知道什么叫无菌环境,什么叫需要抗菌消炎。
  
  只是没有无菌环境和抗生素消炎药,拿到了《赤脚医生手册》的大夫们也就只能用开水消消毒,直接做手术。
  
  虽然这样问题也很多,但相比于以前遇到阑尾炎的问题就束手无策,已经好了太多太多。
  
  现在有了青霉素的制取之后,能大大缓解各种炎症疾病。
  
  最主要的就是降低婴儿与女子死亡率。
  
  古代女子生孩子的时候,不管大人还是小孩死亡率非常高。
  
  即便是像老朱这样有充足医疗服务的皇室也不能完全保证每个胎儿都健康成长。
  
  因此青霉素的出现将极大地降低女子生孩子时候遭遇的细菌感染。
  
  当然。
  
  目前基本也只有权贵能用到。
  
  一来大明现在还无法生产注射器,青霉素需要用到注射器打针或者皮试,不能够缺少了这个东西,有限的注射器都是朱云峰从现代弄来。
  
  二来现在才刚开始做,产量低,还没有产生规模化,即便量产,也仅仅只是化工厂量产而已,谈不上产量多高。
  
  因此综合种种,青霉素依旧没有普及。
  
  需要等朱云峰再多搞点设备,大明多搞点青霉素制取工厂,以及大明能够制作注射器的时候才能广泛进入民间。
  
  不过也用不了多久。
  
  因为高分子聚丙烯材料的注射器大明现在肯定搞不定,但玻璃注射器肯定没问题。
  
  小时候农村赤脚医生都是用这种。
  
  那时候是没有办法,家底薄,只能用玻璃注射器拿开水消毒反复用。
  
  现在大明也不富裕,自然也靠玻璃注射器起家。
  
  而玻璃还是比较好搞的,朱云峰早就弄来了透明玻璃制造工艺,大明已经在进行制造。
  
  差不多等明年就能稳定供应青霉素与玻璃注射器,慢慢向民间普及。
  
  而除了青霉素开始量产制取以外,其余各项科技发展以及工业化也在有序进行。
  
  太子朱标于金陵城东南,原皇庄位置,设立南京工业园区,除了留守部分军队以外,兵工厂转移至东郊钟山脚下。
  
  这里大概是后世南京灵谷寺一带,此时人迹罕至,是一片荒芜之所。
  
  工业园区设立钢铁厂、发电厂、造币厂、化工厂、水泥厂、制造工厂以及一些研发制造机构,用于打造目前所需的火车蒸汽机车头。
  
  研发蒸汽火车,是大明现在的主要任务之一。
  
  至于拿蒸汽机开工厂则没必要。
  
  因为电动力比蒸汽动力效率得多,且从现代弄来的技术也非常成熟,根本不需要再重头来过。
  
  再加上以电弧炉炼钢,抛弃了传统转炉炼钢,炼钢效率也快,实在不用再拿老式的蒸汽机做纺织、冶炼、加工等工作。
  
  纺织有电纺纱机、电针织机、电印染机以及电染色机,直接从现代购置设备来就行。
  
  冶炼则用高炉炼铁和电弧炉,朱云峰购置了一些高炉除尘器,高炉鼓风机,高炉热风炉等设备,都是电力产品,跟蒸汽机也没什么关系。
  
  加工更不用多说。
  
  所以目前大明的科技属于跳跃式进步,除了火车动力用蒸汽机以外,其余动力都是电动。
  
  三月份,朱标下令,在苏州、常州、杭州、南昌等多地设立新式教育学堂,教授数理化知识,并且提倡科学发展观。
  
  在教育出版方面,他从现代购入大量的打字复印机,令一些学者以现代中小学课本为蓝本,编纂属于大明自己的教科书,在南方几个大城市推广。
  
  倒不是大明没有全国推广的能力。
  
  事实上这两年粮食产量太丰厚了,粮价跌得不行,朝廷大量低价收购粮食,在粮食存储方面大明非常多。
  
  再加上大明已经有自己生产银币的能力,有钱有粮的情况下,能做很多事情。
  
  但考虑到大明目前的教育状况,国内95%以上的人甚至连字都不认识,就算招到了学生还得先从认字开始,自然就不存在往全国推广的可能。
  
  而浙江与江西从宋朝开始,就是读书人聚集地,也是后来江浙士绅的主要诞生地,识字率非常高,民间至少在20%以上。
  
  所以先在这边推广的话,效果会好很多。
  
  等以后读书人多起来,再马不停蹄开展扫盲运动,提高识字率,才能够大幅度提升国民教育水平。
  
  至于如何吸引读书人进行现代化教育也简单,把这项硬性规定纳入科举就行。
  
  朱标研究过很多现代国家的改革,包括日本的明治维新,清朝的洋务运动,以及西方革命等等,他在其中最大的认识就是观念认识。
  
  要先改变国民的观念,才能改变人的思想,从而影响时代的进步。
  
  在古人传统观念当中,读书确实改变命运。
  
  但读的不是数理化,而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传统的儒家四书五经。
  
  朱标自己就读这些。
  
  正因此朱标才意识到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必须要做出改变。
  
  而把数理化加入到科举当中,让人意识到只有学习这些才能当官,才能出人头地,那自然学的人会非常多。
  
  只是把儒学一刀切也不行。
  
  现在读书人本来就少,直接一刀切,新知识体系还没建立,旧知识体系就马上崩塌,对大明的教育事业会造成很大打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