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血流成河
第五十六章 血流成河 (第1/2页)“阿嚏。”
平安京内,吴良和廖权盘膝坐在室町将军幕府院子内。
春天其实不冷,但早晚有点温差,廖权打了个喷嚏,鼻涕都快流了出来,抱怨道:“这鬼地方真是。”
“好了,再过几天就要回国了。现在南京应该已经春暖花开,真是想念家里啊。”
吴良感叹一句说道。
廖权说道:“那帮人聚集也有一阵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打过来,真是慢。”
“应该快了。”
吴良平静地说道:“等他们来,就送他们死。”
勤王军在室町幕府有内应,知道明军现在已经驻扎在了平安京里,但足利义满又怎么能没在勤王军中有内应?
他这么多年东征西讨,不仅压服朝廷公卿,还打服了很多地方大名守护,甚至很多地方大名守护就是他任命的亲信,自然还是有忠于他的人。
所以勤王军的动向足利义满了如指掌。
现在他已经上了大明的船下不去了,《难波京条约》签署之后,足利义满已经是国贼,勤王军必杀之后快。
因此足利义满只能选择与明军合作。
对于这种情况,吴良和廖权请示过朱元璋后,得到的答复就是杀鸡儆猴,将勤王军全部杀干净,以震慑整个日本。
老朱要的是日本社会秩序没有立即崩塌,有人帮他组织挖矿就行。只要幕府体系没倒,地方大名守护杀就杀了,幕府还在,可以重新任命。
至于天皇。
天皇民间都不在乎,那自然也就无所谓,只要有一个傀儡政府存在,那日本就被大明控制得死死的。
得到指令后,吴良与廖权随即做出了准备。
东海舰队人数其实不多,满打满算也就有五千人,但步枪和速射炮够,甚至还有大量去年新研发出来的迫击炮。
论起杀人效率来说,足够了。
正在二人互相抱怨的时候,足利义满急匆匆进来,满头大汗地对二人下跪行礼道:“二位将军,不好了,他们出发了。”
“什么时候到啊?”
“算算脚程,应当是日入或者黄昏。”
“等他们来了再喊我们。”
廖权挥挥手。
从怀里掏出个手绢狠狠地擤了把鼻涕。
足利义满小心翼翼地道:“将军,他们有十多万人,是不是托大了?”
“无妨。”
吴良咧嘴一笑道:“我们会尽量都杀了的。”
‘尽量.’
‘都杀了的?’
足利义满先是一愣,冷汗从额头落下。
大明来的将军,说起话来,就好像在捏死几只蚂蚁一般轻松。
如果是在见识明军火炮之前,他会觉得吴良在说大话。
但现在看来,明军的强大远超他的想象。
如今的大明。
已经这般强盛了吗?
下午酉时初,五十多个令制国,数百号豪强家主,带着十多万人马,浩浩荡荡地杀向平安京。
平安京三面环山,南面是平原,四周有很多村庄、田地。
北面城外远处小山林间,乌压压全是人,一眼看过去好像无法看到尽头。
此刻城墙内的瞭望塔上,明军士兵正操作着无人机,在天空俯瞰下方,密密麻麻的人潮已经距离平安京不足五公里。
“有点意思哈。”
廖权与吴良得知消息,从府邸赶来。
室町幕府时代的日本到处透露着一个字——穷!
不止是平民百姓穷,武士阶层也穷,大名和幕府以及公卿稍微好点。
但贫穷不止写在他们脸上,同时也刻画在平安京这座首都中。
作为日本首都,面积还不如南京城一半大。城内道路全是青石板铺成,房屋则是低矮木屋。
外围城墙更不用多说,都不能算是城墙,只是用石头砌成的砖墙而已,跟后世农村石头墙没什么区别,上面甚至都不能站人。
事实上这算好的。
至少首都还有砖石围墙圈起来。
像地方所谓城池,有的是木栅栏,有的是夯土墙,最好的就是把城池修在山坡上,敌人来攻则居高临下打击。
但就算是这样,最多就是修一些斜坡,上面依旧是木栅栏,一直到日本战国时代都是如此。
所以要不说日本械斗像村斗呢,连像样的城墙都没有,自然谈不上攻防。
不过对于明军来说无所谓。
随着一声令下,数千明军开始集结,缓缓走出城外,布置炮兵阵地。
至于攻击方。
土岐赖康这个所谓的盟主也就只能统领自己的兵马。
一做不到像袁绍十八路诸侯讨董那样,可以调动别人的部队进攻。
二来无法做到有效指挥。
大家从北面的山岭小路,四面八方开始向着平安京包围了过去。
没有约定时间,也没有约定进攻讯号。
毫无组织力。
“唔”
吴良与廖权站在城内瞭望塔上,用望远镜和无人机观察。
看到这一幕,廖权无语道:“他们不会是想就这样直接往这边冲锋吧。”
“估摸着应该是。”
吴良通过无人机屏幕里,观察到密密麻麻的武士如小溪汇聚成大海。
只是看上去气势汹汹,可不结成军阵,怎么冲击敌人?
“他们是不是以为人多就有用?”
“我觉得你可能是把他们想得太厉害了。”
“怎么说?”
廖权纳闷。
吴良说道:“足利义满之前就说过,他们这边的战争也就几百人打仗,南方几个村子抢水都比他们人多,你觉得他们可能会排兵布阵?”
后世抗日神剧也就图一乐,当时的小日子虽然普通身高不高,但战斗素养却非常夸张。
正常情况下,在白刃战当中,往往需要好几个中国士兵才能换掉一个日本士兵。
并且他们的武器装备,军事能力也很强,根本不是电视里演得那么愚蠢。
然而室町幕府时期的小日子就差了不止一点两点。
唐宋明清时期,读书人都只是很少一部分,且朝廷往往把兵书列为禁书,不准在市面上流通,普通百姓几乎没有读书以及接触兵书的机会。
日本更不用多说,他们来偷文化,最多就是搞一些史书回去。
虽然唐朝时期,日本人吉备真备把《孙子兵法》带去了日本,但就跟魏晋时期各家典藏一般,私藏了起来。
因此上层会点汉语,能认一些汉字的都算是精英,看了点《论语》《春秋》《三国志》《汉书》《孙子兵法》都已经是顶尖门阀世家。
下层从武士阶级一路打到大名守护的草根贵族,那自然不存在任何学习机会。
这就导致大部分云集而来的勤王军都跟之前打仗一样,准备好弓箭刀枪一股脑就莽着冲,只有极少数大门阀世家势力,才稍微会点军阵排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