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五十七章 快乐就好

第五十七章 快乐就好

第五十七章 快乐就好 (第1/2页)

洪武十六年三月初,吴良带走了两艘铁甲舰,押解着两名天皇以及若干杀死大明使者的罪犯前往南京。
  
  其实严格来说,杀死大明使者的并非日本天皇,而是南朝的摄政王怀良亲王。
  
  但当明军去抓他的时候,怀良亲王已经上吊自杀了。
  
  他的家人也放火自焚。
  
  明军就只能把两个天皇以及一些公卿抓走回去交差。
  
  本来首恶已死。
  
  正常情况下,也不该伤及他人。
  
  然而那是正常情况。
  
  国家与国家之间,怎么能有正常情况呢?
  
  不提后世家国仇恨。
  
  单说大明与日本之间的关系。
  
  往小了说,杀死大明使者,上书挑衅大明,侮辱了大明国体,以大明的强盛,也该把罪魁祸首抓起来才对。
  
  往大了说,这样做打的是老朱这个皇帝的脸面,发动一场灭国之战都是有理由的事情。
  
  比如汉武帝。
  
  我大汉的使者死在你们这儿了。
  
  那对不起。
  
  你们国家也没必要留着。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这句话可是清清楚楚记载在《苏武传》中。
  
  所以有些事若没涉及到利益,大国可以不计较。
  
  但如果涉及到利益,那么就得上秤掂量掂量。
  
  正好使者被你们杀,不就是最好的借口吗?
  
  当然。
  
  为使者报仇大义名分的口号得喊响亮些。
  
  名正言顺也免得落旁人的口舌。
  
  国内的宣传也要到位。
  
  朱云峰他们县作为打字复印之乡,弄了很多打印机过来。
  
  朝廷兴办报纸、杂志,建立大明皇家报社、出版社,对这件事大肆宣扬。
  
  宣扬出去的自然是日本杀使者在前,大明出兵报复在后,杀得日本人胆寒,活捉他们南北朝天皇。
  
  如此也能振奋人心,提升民族自信力。
  
  而与被活捉的天皇一起送来的,还有日本的投降国书,以及各地大名的脑袋。
  
  平安京一战,日军当场死了三万多人,明军一路追击,又杀了数万之众,杀得整个日本的武士阶级为之一空。
  
  战后家家户户挂素縞,哀嚎传遍整个日本。
  
  这一战,日本人也终于见识到了他们与大明之间的差距,那已经不是人力所能抗衡。
  
  残存下来的各地大名、世家家督,纷纷上书请求投降。
  
  言语当中对大明极尽谄媚,把罪责都推给南朝怀良亲王以及号召各路诸侯提刀上洛的土岐氏。
  
  日本民族的极端矛盾性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遇到比他们弱小的,就残暴至极。
  
  遇到比他们强大的,就奴颜婢膝。
  
  以前大明刚刚推翻了暴元,正处于衰弱阶段,无力征讨日本。
  
  他们便放纵倭寇袭扰东南沿海,杀大明使者,上书讥讽大明。
  
  如今大明恢复了国力,还莫名其妙地比以前强大不知道多少倍。
  
  他们才终于认识到了这个崭新的汉人王朝的强大,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做起了谦卑的奴仆。
  
  老朱迅速通过短波电台给了舰队指示。
  
  为首的那几个大家族清除干净,让足利幕府重新组织起地方官府以及一批维持秩序的军队,然后征召劳役,前往石见国挖银子去。
  
  明军于难波京、平安京驻军,之后大明会迁徙人口前往九州岛,把九州岛、对马岛等地正式纳入大明的版图。
  
  同时东海舰队也要常在九州与大明东南沿海一带巡航,清剿残余倭寇。
  
  廖权留在了平安京,吴良则将两个天皇以及一杆战犯和其余杀害明使的凶手押解至南京受审。
  
  五日后。
  
  后龟山天皇与后小松天皇被送到了南京。
  
  大理寺主持审问,以主动挑起战事为由,对他们宣判死刑。
  
  消息传到周边各国。
  
  高丽、越南,缅甸等国家感觉天都塌了。
  
  特别是高丽。
  
  公元1382年的时候,正处于高丽王朝末期。
  
  再过10年,高丽将领李成桂将推翻高丽王朝,建立朝鲜李氏王朝。
  
  最关键的是,在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的时候。
  
  由于当时高丽更倾向于与蒙古人结盟,因此面对朱元璋派去的使者蔡斌和林密,将他们全部杀害。
  
  也就是说。
  
  高丽犯了和日本一样的罪孽。
  
  而高丽与日本之间多次发生战争,李成桂就是在与日本人的战争当中脱颖而出。
  
  如今大明连高丽的宿敌日本都灭了,怎么可能会放过他们?
  
  高丽国王王禑与辅政大臣李仁任差点没吓死。
  
  因为高丽国全面倒向元朝就是李仁任主导的,杀死使者也是他干的。
  
  四月份,王禑诛杀李仁任,让使者带着他的脑袋以及大量礼物前往南京,向大明赔罪,并且愿意朝贡。
  
  正是夏初,暖阳普照,南京城大明皇宫内,朱元璋与朱标正在跟内阁处理一些国事。
  
  此时南京城里再次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区不断向外开拓,街区坊市规划,又多出了几十条街,人口也在大幅度上涨。
  
  明初时期,南京城的城区主要集中在明故宫到夫子庙一带,很小的一片地方,并且大部分都是荒野,街道就那么几条,占地不超过三四平方公里。
  
  但如今城市发展规模远超想象。
  
  这两年由于取消了丁税,人口爆发性增长。
  
  不止是新生儿,同时还有大量没有被纳入户籍的黑户重新入籍发身份证。
  
  主要是入籍就分地,这政策下来傻子才不愿意上户口。
  
  现在北方还有大片土地无人耕作,许多地方缺少水利工程,良田荒芜。
  
  只要上户口就分地,朝廷出钱建设水利工程,南方失地农民往北方去的越来越多。
  
  如此一来缓解南方愈发严重的土地压力,二来也是解决北方农业、经济、人口疲软等问题。
  
  这个政策由朱标全面主导,称为南人北调工程。
  
  而且不止是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北方地区人口需要补充,同时东北也需要人口填补。
  
  但眼下的问题在于人口不是凭空出现的。
  
  明初户籍人口约六千万,这两年朝廷大力推动户籍制度。
  
  吸纳藏匿在山里的黑户,解放豪门世家大地主藏匿的奴仆家丁,也才让目前户籍人口达到七千多万。
  
  再加上这两年生育率大涨,堪堪不到八千万的样子。
  
  北方很多地方依旧地广人稀,即便朝廷有钱有粮,也难以迅速调动人口,把北方的空缺填补上。
  
  因而朝廷必须要推行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今年开春后,朱云峰又从现代运回新一批稻种,加上持续不断的化肥和农药供应。
  
  粮食多到吃不完。
  
  朱标最近在推行养猪政策,把朱云峰从现代搞来的大批优秀种猪进行繁育,然后分发到各地典农卫的农业站,要求地方农民花钱购买种猪养殖。
  
  林林总总,很多事情都让朱标忙得焦头烂额,不管是教育、农业、经济、工业,各方各面,他都在处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